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智慧医疗场景下医保、商保、自费混合支付结算

传统商保理赔,对于被保人而言,理赔业务过程繁琐,需要医院配合提供纸质就诊材料,耗时成本过高。

尤其是在医疗场景下,商保快赔以及直付,优化理赔流程,有利于支付方拓展,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医保目录不全、不新等问题,严重影响商保理赔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且存在医疗数据不统一,没有规范标准的问题,从而导致商保公司在核保时增加了运营成本和核保风险。在智慧医疗模式下,商保公司通过与智能商保理赔平台联通对接医院,完成快赔/直付,调用被保人数据,实现理赔流程的优化,大大缩短商保理赔时间。

对于参保人,理赔流程的简化,提升了服务体验、解决了看病带来的现金流问题。

对于保险公司,服务体验的提升可能增加潜在客户的购买意愿。

对于医院,接入智能商保理赔平台实现“一次接入,对接多方”的功能,降低了系统安全隐患。

过程中,HIS厂商提供的服务贯穿整个赔付流程中的信息交换,或可实现按照数据量收取一定费用。5商保理赔平台的主要功能仍然在纸质材料到电子材料的转化,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虚假理赔、保险欺诈的风险,尚难实现保险的控费。若保险公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费用管控,则需要使用控费引擎。我在对接商保进入医院的项目时,一开始以为商保最有利的落地场景就是在医院,是把商保的第三方服务商对接到智慧病房的床旁交互系统里面,让病人直接可以购买商保,例如:手术意外险、产险等。

运营了一段时间发现订单转化率为甚少。通过快速的MVP模式进行验证之后,我们下架了这个项目。

原因是经过调研以及数据分析,商保对于医院场景来说它的利益化是精准的是最大的。但是我们选择了“让病人去买”而不是“让病人使用”。

这两者关系大有不同:一种是让病人参保,场景不强关联。另外一种是让已经参保的人,在自己的应用里面去进行自费、医保、商保混合支付结算,那就是强关联的应用场景。

商业模式对比

传统模式:医院需要和每家保险公司进行数据对接,工作量重复且繁琐

平台模式:商保平台作为连接医院、保险公司的信息平台

近两年来,该类业务在各医院、保险公司推广,主要的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医疗IT厂商。以下列举部分典型参与

腾讯:2017年11月,腾讯互联网+商保平台与众安保险合作推出微信商保支付,实现商保理赔领域无纸化手机端快捷理赔,并且可使用微信钱包收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款项。首批支持微信商保支付的医院包括深圳市南山医院和南通妇幼保健院。

阿里:2017年12月,支付宝联合中国太保寿险及深圳市中医院推出商业医疗保险快速理赔服务。用户通过支付宝申请商业医疗险理赔。

平安保险:中国平安旗下平安医保科技近年来积极拓展医保快赔能力。2018年1月,平安识别风险,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人寿保险推出深圳首个平安商业医疗保险在线快赔系统。

众安保险:旗下众安科技,探索保险理赔科技,推出商保理赔平台连接医疗机构和商保公司,当前已与禾诺健康保险合作,为其提供医疗数据查询和商保理赔服务。

卫宁健康:龙华医院-太保安联数字化理赔服务平台上线。购买太保安联健康险产品的患者到龙华医院就诊后可以实现商保24小时快速理赔服务。

更深层次看,三类公司或各有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1) 互联网公司(主要是腾讯、阿里)优势在于较强的支付能力、C端客户。通过支付业务绑定较多C端客户,并随着移动支付在医院的推广,与更多的医院客户建立联系。C端促进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B端吸引医院客户。

2) 保险公司自用型快赔平台(平安)更多满足自身业务需要。根据自身客群的结构、需求,以及产品研发的需要拓展医院客户。

3) 医疗信息化公司业务的优势一方面来自于自有医院客户资源,接入自身的HIS系统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可结合控费产品提高平台的附加值。相比于保险公司的科技输出,第三方属性或更利于保险客户拓展。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绘制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