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健康素养 全民同行”——2025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基层动员会(浙江站)在宁波召开

  7月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华网主办,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镇海分院和宁波市镇海区龙赛医疗集团共同支持的“健康素养 全民同行”——2025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基层动员会(浙江站)在宁波召开。

  会上,宁波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董昭兴以“‘肺腑’之言,慢阻肺病与支气管哮喘知多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董昭兴表示,慢阻肺病与哮喘作为我国基层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亟需加强公众科普教育,推动规范化诊疗管理体系建设。

宁波市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董昭兴发言

  慢阻肺病:不可忽视的“沉默杀手”

  董昭兴首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进行了系统介绍。他表示,慢阻肺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该病的病因复杂,既包括个体发育等内因,更与吸烟、职业粉尘暴露、生物燃料烟雾和空气污染等外因密切相关。

  “慢阻肺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晨起和夜间阵发性咳嗽、白色黏液痰,以及最具标志性的活动后呼吸困难。”董昭兴特别强调,患者需要警惕急性加重的情况。他指出,如果在14天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明显加重,就要考虑急性加重的可能,这种情况会给肺功能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在解释发病机制时,董昭兴介绍了小气道病变的重要性。他表示:“人体的气管分为23级,其中直径小于2毫米的小气道病变与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密切相关。这类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病情恶化,住院和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

  谈到慢阻肺病的危害时,董昭兴列举了一系列表现:相当比例的患者在说话时就会感到呼吸困难,大部分患者在爬楼梯时出现明显气促,多数患者还伴有睡眠障碍。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董昭兴分析了慢阻肺病的高危人群特征。他指出,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将筛查年龄定为35岁,比国际标准提前了5年,这主要考虑到我国吸烟人群基数大的特点。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长期接触二手烟、农村地区使用生物燃料、有家族史、合并过敏性鼻炎,以及长期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或寒冷环境的人群。

  在筛查诊断方面,董昭兴坦言目前面临困难:“我们一直希望肺功能检查能像测血压一样普及,但由于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技术,基层医院的诊断准确性仍存在不足。”他强调,慢阻肺病虽然不可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关于治疗方案,董昭兴指出:“吸入治疗是慢阻肺病管理的基石,其中支气管扩张剂是核心药物。”他同时强调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简单易行的方法。在生活管理方面,他建议高危人群要远离烟草、改善通风环境、加强营养,并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哮喘:症状多样易被忽视

  在讲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时,董昭兴首先纠正了一个常见误区:“虽然‘哮喘’这个名字很形象,但很多患者并不是因为典型喘息症状来就诊的。”他指出,哮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需要医务人员加强哮喘疾病的科普。

  “大约三分之一的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董昭兴解释道,“我们将咳嗽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其中持续三周以上的亚急性咳嗽和超过八周的慢性咳嗽,都可能是哮喘的表现。”此外,他还特别介绍了一种特殊类型——“胸闷型哮喘”,这类患者以40岁左右的女性为主,主要症状是胸部压迫感,常被误认为是更年期症状。

  在诊断方面,董昭兴强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他介绍,对于不典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比常规的舒张试验更具诊断价值。宁波市第二医院配备了专业设备,每年完成大量激发试验检查,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谈到哮喘治疗,董昭兴指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哮喘治疗的基石,这与慢阻肺病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他介绍了常用的吸入药物种类,并就不同吸入装置的选择给出了专业建议。

  董昭兴提醒要注意哮喘急性发作的警示信号。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需要立即就医:缓解药物效果不佳、说话困难、口唇或指甲发绀、心跳异常或极度呼吸困难。“哮喘发作可能危及生命,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他告诫。

  最后,董昭兴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推动早筛早诊早治,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呼吸。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