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挺进2020 | “诊所改革”元年,有医生从体制中走

站在2019年的尾巴上,健康界回望过去这一年发现,医疗健康领域波澜壮阔,一片风起云涌。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医院并购……一些传统行业经受转型阵痛,一些新兴产业正在重新洗牌。

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鼓励社会办医的文件密集发布,社会办医院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

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十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业界简称为“国22条”,新政明确,社会办医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增加医疗服务资源的重要力量,不再只是“补充”地位。

2019年,从诊所到医院再到医疗集团,都在政策“春风”中,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2020年,社会办医又将迎来哪些“春风”?

社会办医万张床位时代来临

政策的鼓励使非公立医院的布局快速铺开。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止2019年9月,全国医院有3.4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2万家。计算下来,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65%左右。

“2020年中国社会办医将迎来新发展,或将以每天2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2019年9月一次公开演讲中如是判断。

在他看来,按照目前的政策红利,2020年的社会办医机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甚至不乏床位达到两万张的航母级非公立医院。

事实上,被业界所瞩目的“民营航母”已经于2019年7月开始营业,这家“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一期床位为五千张,其规划总投入达到了150亿元。在当地,这么大的医院能否“吃饱”,是其官宣开业后颇具争议的话题。

这并不是孤例,社会办医万张床位时代已经来临。公开数据显示,万张床位的社会办医疗集团名单,还有华润医疗、北大医疗、海尔医疗、奥克斯医疗、中信医疗、宝石花医疗、中信弘慈、新风医疗、和康医疗、今日健康、远东医疗、复星医疗和宜华健康等,床位数已经成为多数大型医疗集团的标志之一。

有业内专家认为,社会办医目前正呈现出集团化、信息化、酒店化、科研化的“四化合一”新形态。

在2019年社会办医发展路径中,一个文件的发布,被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称为“中国医改进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2019年5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其他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在十大城市放开办诊所的审批,简化准入程序。根据试点,完善诊所建设与管理路径后,在全国推广放开诊所审批的政策。

有业内专家撰文称,2019年是“诊所改革”元年。《意见》的出台,给传统诊所行业,带来新的变化。

开诊所需要多长时间?

2012年7月开始筹办诊所的李永明,直到2013年12月25日才办完工商执照,历时1年零5个月。他说,办证不是一次长跑,简直是一场长征。

为改变这一现象,2019年前后,国家先是出台文件,规定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张强医生集团投资运营的一家上海外科诊所,就是按照“两证合一”新规申办的,据张强医生集团副总裁鲍宇克医生介绍,诊所从选址筹备到获得执业许可总共花费半年时间,其中从申请到拿证仅20个工作日。

紧接着,2019年5月发布的《意见》中明确,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按照试点地区诊所标准执行并提交材料备案,所在的地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就可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备案制后,诊所申办只需申请和发证两个环节。杭州是备案制试点城市之一,杭州临安区的徐小辉(化名)就是按照新规申办的诊所。据杭州网报道,从向临安区卫健局提出执业登记申请,到拿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他仅用了仅5个工作日。

从一年多、20个工作日到5个工作日,对于诊所而言,国家的推动步伐越走越快。

除了流程的简化,《意见》为开办诊所带来的便利还有降低了成本。

2010年和2019年诊所标准的变化

“新规对诊所的限制变少了,诊所开办的成本也降低了。”张强说,由于医疗机构规划对诊所不做限制,个人申办诊所时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地方;新的诊所标准对诊所面积不再硬性要求,诊所也可以按需选址和布局,节约成本。

医生开诊所数量未达预期?

近半年,张强和其他医生之间的对话中频频出现一个关键词:诊所,“有很多医生提出要开诊所的想法。”但从想法到变成实际,还有较长距离。据动脉网调查,相比同期,2019年试点地区新注册诊所数量不增反降。

试点城市的诊所注册和注销情况,数据来源:企查查,动脉网制图

从健康界获得的反馈来看,医生要真正走出来开诊所,还有很多问题待解。

按照《意见》,鼓励医生开诊所基本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全职,二是兼职。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全职”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兼职”则可能影响医院现有工作进程,“兼职办诊所的先决条件是,医生要跟医院签好合同。”张强说。

北京对医生兼职开诊所的应对策略是,“兼职开办诊所的医师要按照多点执业有关要求,与主要执业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其在主要执业医疗机构的工作时间、任务量、服务质量和薪酬绩效分配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兼职开办诊所的医师能够完成主要执业医疗机构的工作。”

然而医生兼职与医院工作间的平衡并不容易找到,政策虽然频频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公立医院普遍仍是不愿意放人。这一现状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两者更有可能直接将患者导流到医生的诊所,影响医院本身的营收。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提到,部分医生仍在观望,源于不确定自己开诊所能否实现盈利。

“由于种种原因,2019年医生出来开诊所的数量远没有达到预期。”也正是因为效果不理想,张强相信,为了让更多医生从体制中走出来,2020年国家将会加大鼓励力度。

实际上,鼓励医生全职或兼职开诊所,其更大的意义是让医生进一步从体制中解放,“最起码,鼓励医生开诊所,是给医生提供了新的落脚点。”张强说。

从“能否开”到“如何开好”

备案制无疑将吸引更多医生进入市场,但同时更考验医生“真本事”。

从“试点城市的诊所注册和注销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大量诊所新注册的同时,也有大量诊所在注销。这其中也与《意见》对诊所提出的更高准入要求、更严格监管措施,不无关系。

2019年12月1日,刘庭芳发布《我国城镇诊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三个维度,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将诊所分为一、二、三星。“中国大多数诊所应该处在二星这一等级,一星和二星诊所都为少数。”在体系标准出来的同时,刘庭芳对全国诊所情况也“摸了一次底”。

“以前开诊所的重点是能不能开起来,以后的重点是能不能开好。”张强提到,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本身,对诊所经营者的要求只会更高。

《意见》提出的计划是利用2年时间在10个城市试点,根据试点经验完善诊所建设与管理政策,适时推广试点地区先进经验,总结出台促进全国诊所发展的政策举措。可以预见,“诊所备案制”进入全国推广阶段后,具体措施或许会结合试点中的情况有所调整,但优化准入程序、加强事后监管、提高医疗质量等大方向不会变。

张强分析称,目前市场上的诊所有两种业态,一是个体诊所,规模小;二是连锁诊所,成本低。

相较之下,一名深耕诊所行业的从业人士更看好连锁诊所的发展,在他看来,有资本投入的连锁诊所,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好。连锁诊所可以聘请知名医生坐诊,给诊所带来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诊所未来竞争的砝码中,信息化至关重要,但对个体诊所来说,信息化成本太高。因此,高价值的连锁诊所,会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要求,试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诊所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依托信息监管平台,加强对诊所运营和医疗服务监管,实现实时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张强担忧的是,不同于公立医院,诊所是私人财产,若被强制要求公开相关数据或有一定难度。“至于哪些数据必须公开,还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上出台相关标准,统一规范。”

政策为诊所发展指明方向,但正如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曾表达的观点:固有体制的改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对医疗机构申请门槛的修改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大量配套政策消除医生、公立医院、患者等多方的顾虑。

“未来医疗卫生服务,是‘两条腿’齐跑,一个是政府,一个是社会办医。”郝德明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是医改方向,明年会更加快速发展。“医生走出来的越少,政策就会越开放。”按照张强的期待,未来让医生走出体制,国家支持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