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

致敬科技工作者 | 聚焦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的“追梦人”

  今年的5月30日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致力于人才吸纳与培养,为园区企业高速高质发展提供沃土。据2021年调查数据显示,园区共有院士、长江学者、海聚工程等高端人才二百余人。在这个属于中国全体科技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里,让我们追寻这些璀璨之星的脚步,走进他们布满荆棘又充满荣光的科研之路。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载体工程中心主任——赵非

  各领域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坐落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从成立之初便设置多个方向的技术支撑平台,让科学家们可以完全聚焦于自身的科学研究,载体工程中心就是这些技术中心之一,赵非博士任该技术中心主任。

  北京脑中心成立之初,国内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单独设立载体工程技术中心,载体工程中心的创建没有太多可借鉴经验,新生的北京脑中心也没有完备的工作人员与现成的试验场地,从无到有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赵非迎难而上,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载体工程中心创建的所有工作当中,全部规划设计和组建工作无不亲力亲为。半年后,载体中心的硬件设施和实验设备建成到位;又经过数月的筚路蓝缕,赵非和他的团队终于生产出了首批病毒载体,为北脑中心前进的康庄大道奠定基石。

  科普是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业余时间,赵非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在新冠疫情刚刚出现时,各种传言不胫而走,面对这一情况,赵非在《赛先生》《中国科学报》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发表多篇文章澄清谣言。又先后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疏导小组、海淀图书馆等单位的邀请,进行了数场线上线下有关新冠病毒和疫苗知识的科普报告。无论工作内外,赵非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自主创新、执着奉献诠释的淋漓尽致。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张斌

  套细胞淋巴瘤,属于淋巴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几乎70%病人在诊断时已是Ⅲ期或Ⅳ期病变。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88200例,套细胞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病例的3.07%。在患者备受痛苦之时,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Ⅰ类创新药——奥布替尼诞生于生命科学园驻园企业诺诚健华,以用于治疗复发、难治的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总缓解率达93.8%,完全缓解率达26.3%,为患者带来福音。公司高级总监张斌博士便是核心研发人员之一。

  张斌拥有十五年转化医学及创新药物研发及管理经验,专长于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及其伴随诊断的发现及开发。除了奥布替尼,张斌参与研发的候选药物中,有超过20个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或已批准上市。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技术骨干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重大专项1项,北京市科技计划6项,其中已有5项通过验收。张斌还通过项目研发过程中“传帮带”的导师机制,帮助国内青年科学家快速成长,培养了多位人才,其中北京青年领军人才3人,昌聚人才2人,北京优秀工程师1人,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及相关领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乔杉

  诊断筛查,是应对和战胜疾病的第一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驻园企业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乔杉,就是为诊断筛查提供“利器”之人。身为医学检验仪器试剂工程师的她,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工作二十余年,她所在团队研发的HIV尿液胶体金试剂,是全球唯一获证的艾滋尿液自检产品,填补了我国艾滋自检市场空白。除此之外,其所在团队推出的其他HIV、HBsAg、HCV各项血筛产品均为国内首个通过欧盟考评,获得CE认证;HIV ELISA和HIV金标产品通过WHO的PQ认证,标志着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2020年,新冠肺炎突然来袭,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全面爆发。出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乔杉火速投身到新冠检测试剂的研发工作当中,她所在的团队快速完成了酶免系列诊断试剂的研发,产品在多国及组织的多项测评中获得好评;其研发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获得应急批准,并用于国内外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如今,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十余项产品已用于多家单位的新冠疫苗研制、生产和评价工作中,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涓滴细流,汇成沧海,上述几位只是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许许多多科技工作者的缩影,他们凭借自己的毅力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图强,描绘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也将继续打造梦想与发展的热土,与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共同发展成长,不负使命所托,不负时代期望!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