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 >

Science子刊:拓宽研究思路,血小板可以加快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很重要的一种病变。如心脏病和中风等似乎是一类突发性疾病,然而究其原因,这类疾病都是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血管内皮上的斑块结构,是由脂质和免疫细胞在血管壁中累积而成,如果由于某些外在或内在的因素导致这些板块不稳定,它们就会破裂开来,阻塞血液输送,从而剥夺心脏和大脑等组织的供氧,进而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准确认知斑块如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发生发展,对于理解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近期,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的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题为:

Platelet regulation of myeloid 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3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的研究论文。

论文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调节某些细胞因子从而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效应,最终促进更大、更危险的斑块的形成。

这项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认知,并提供了斑块形成与血小板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相关联的重要理论依据,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拓宽了思路!

高胆固醇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促进血小板与髓系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Barrett及其同事研究了高胆固醇血症小鼠中血小板、单核细胞和子代巨噬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观察到,当小鼠体内胆固醇水平高时,血小板更容易粘附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上,这支持了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增加单核细胞在生长斑块处募集的观点。

与此同时,作者从斑块中提取出免疫细胞并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发现巨噬细胞上的血小板特异性因子Pf4增加。这一现象表明血小板粘附在单核细胞募集之后仍持续存在,并且,血小板似乎也与巨噬细胞聚集在一起。

血小板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促炎症因子,从而有利于细胞迁移

研究人员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消除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转基因小鼠的血小板,并将这些小鼠的巨噬细胞与未注射血小板抗体小鼠的巨噬细胞进行比较。单细胞RNA测序表明巨噬细胞与血小板相互接触可增强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例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从而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更有趣的是,IL-1β阻断疗法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治疗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的存在加速了斑块的生长

紧接着,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血小板的存在的确加速了斑块的生长。实验表明除了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外,血小板还破坏了巨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吞噬死亡细胞的能力,增加了斑块中未消化死亡细胞的数量——这种现象显著增加了斑块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血小板通过促进单核细胞在斑块处的募集和重编程巨噬细胞功能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血小板诱导Socs3产生从而增强巨噬细胞IL-6信号通路的促炎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掘控制巨噬细胞功能转换的因素。SOCS家族成员是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抑制剂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因子,其中,SOCS1促进巨噬细胞极化到M2状态,而SOCS3抑制M2极化,反过来促进M1极化。具体来说,低比率的SOCS1:SOCS3将触发基因表达,导致炎症特征,而高比率SOCS1:SOCS3则显现出组织修复性状。

研究小组发现,从注射了血小板抗体的小鼠及未处理小鼠的斑块中提取巨噬细胞,通过表达分析发现,前者具有更高的SOCS1:SOCS3的比值,表明血小板以某种方式改变巨噬细胞的信号通路,从而引起炎症特性。

更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在小鼠模型,在人体中也有相同的现象。通过临床调查研究,Barrett及其同事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SOCS3及IL-1β的表达水平相较于正常人更高。

结语

Barrett等研究者通过小鼠模型及临床样本分析,证实了血小板可以通过调节SOCS3及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炎症性特征,并促进单核细胞在斑块处的募集,最终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项研究建立在一长串工作的基础上,证实血小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探讨了免疫和凝血途径如何交叉的概念,使我们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探索性的理论依据!

End

参考资料:

[1]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ax0481

分享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