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 >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指导规范 助力我国脑血管病诊

规范制定的背景和必要性

近年来,影像学在脑血管病防治的关键作用日益彰显,但我国脑血管病影像扫描及解读仍然缺乏规范,目前存在诸多问题,

突出表现为:

(1)脑血管病影像扫描与诊断技术参差不齐;(2)脑血管病影像检查路径五花八门;(3)脑血管病影像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不规范;(4)脑血管病影像后处理诊断标准与诊断报告不规范;(5)脑血管病影像中心人员配置和分工协作不规范;(6)急诊影像在绿色通道中的布局需要优化;(7)脑血管病影像检查流程有待改善;(8)临床科室与影像科室的协作有待提高。缺乏规范是目前制约我国脑血管病影像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需制定出适合不同等级卒中中心/医院、符合我国国情的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神经影像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影像指导规范》于2019年5月正式发布,本指导规范以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脑血管病诊治临床需求,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脑血管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和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围绕脑血管病影像扫描、诊断、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适合我国脑血管病国情的影像指导规范及行业标准,目标是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能够落地实施,指导实际工作的规范,通过普及推广,全面提升我国脑血管病诊治同质化水平。

八个章节明确影像指导规范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指导规范》内容涵盖了技术规范化、路径规范化、扫描规范化和诊断规范化四个部分,用于规范我国脑血管病影像流程、明确各级卒中防治单位职责,指导规范共包含八个章节。

第一章总论

主要对影像技术、方案及参数进行了规范和推荐。

第二章脑血管病影像中心建设标准

由于卒中患者急性起病后病情变化快,强调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影像科和检验科等多学科、多环节的协同配合,影像科精准评估对制定诊治方案和分流途径至关重要。

基于此背景,通过拟定卒中中心影像单元建设标准,以推动卒中中心影像单元的规范化建设以及卒中的规范化诊治。卒中中心影像单元建设标准包含了高级卒中中心以及防治卒中中心要求,分别从基本条件及组织管理、建设要求及服务要求进行规范;同时对卒中中心影像检查流程及质控指标进行了梳理,包括急性脑卒中影像检查推荐流程以及卒中中心影像单元相关质控指标。

第三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规范

我国每年新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例,其特点是致残率及病死率高。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中及早明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成功的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石。然而仅依靠时间窗或临床表现来评估患者和制定治疗策略还远远不够,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通过精准的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临床排除出血性病变、识别责任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评估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保障。对于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首先会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以明确患者属于轻型卒中或疑似大血管闭塞所致卒中,对于轻型卒中目前临床上提倡尽早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影像学检查的任务是排除出血、明确有无急性梗死及其部位。本章节首先对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进行了规范,其次对超时间窗、不明发病时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进行规范,其核心是从时间窗向组织窗评估的转换,突出了多模态影像学在组织窗评估中的核心作用。同时,推出了影像检查结构化报告,以规范影像评估、报告制度的规范化。

第四章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规范

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卒中的最佳途径是预防,特别应强调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从根本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本章中明确了无症状性血管狭窄的检出和随访需要依赖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基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系统性特征及其引起脑卒中的机制,其影像学检查内容包括了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两个方面。

第五章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影像规范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尽早启动有效的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首要步骤是探寻病因(存在高度异质性),如颅内或颅外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不明疾病。

二级预防的核心内容是对急性期后的患者进行神经血管影像学的复查评估,使治疗方案个体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本章推荐不同等级卒中中心综合运用常规影像方案以及多模态影像方案,在病因诊断的基础上,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后随访等二级预防的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同时为不同等级卒中中心的影像诊断医生和神经科医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科学的二级预防影像检查方案和指导。

第六章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规范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用于初步评价急性出血性脑卒中。CT对于判断急性出血非常敏感准确,被认为是诊断脑出血的金标准。梯度回波和T2*磁敏感加权MRI在检测急性脑出血方面与CT敏感性相似,且对陈旧性出血更为敏感。影像检查的目的是对出血性卒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其次明确脑出血病因,预防血肿扩大;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通过血管成像及管壁成像评估动脉瘤以制定治疗及随访策略。

第七章急性静脉性脑血管病影像规范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而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容易漏诊误诊。

静脉性脑梗死多由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脑内引流静脉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相对少见,其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常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治非常重要。

第八章脑小血管病影像规范

缺血性卒中患者约20%是由于脑小血管病变导致。

脑小血管病除导致缺血性卒中,还可以引起脑出血、损害认知功能等严重后果,造成患者生命质量全面下降。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分型及严重程度评估都非常重要,能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及随访策略,以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且要重视影像征象的识别及磁敏感加权序列在脑小血管病中的应用。

分享至:

相关阅读